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8 道试题
1 .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你看来,如下哪一领域中科学与伦理的冲突最突出
A.航空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原子能的利用D.网络信息技术
2 .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神话小说中的“八仙”均为凡人得道,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是晚近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这种现象表明
A.民间思想需要借助外来宗教传播
B.民间文化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性特色浓厚
3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4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
2016-11-27更新 | 20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6 . 袁隆平突破“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由此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是
A.“南优2号”杂交水稻成功培育B.杂交玉米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C.我国小麦育种技术出现新进步D.蔬菜防病害技术出现新进展
2020-07-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他们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认为)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这里的“变革人心”是指
A.唤起复古之风
B.进行实业救国
C.倡导共和体制
D.探求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78年12月26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几天后,“文革”之后首批向外国——美国派出的五十二名留学生乘坐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往华盛顿,开始他们的留学生活。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停滞终于结束了,这
A.是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体现
B.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C.是“211工程”计划的一部分
D.标志着“左”倾错误彻底结束
9 .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宋明理学
B.董仲舒新儒学
C.荀子思想
D.维新思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智者学派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相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

材料三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材料三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