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但这项“以教化民”的工作,主力军、施行者还是士人。荀子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后世也有“上士贞其身,移风易俗”之说。在政治上,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让民众丰年温饱,灾年免于死亡。…为维护道而批判现实,为坚持“惟邦本”的理念而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明确认为,当君父违背道义之时,所从的是道义而不是君、父。所以,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在章炳麟(号太炎)看来,“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其中庸之道,“多在可否之间”,是封建统治者的“南面之术,愚民之术”。保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标榜,实际上却是一群“志在于禄”、“污邪诈伪”的伪君子。他提出“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论断,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小德”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任天下之重”。

——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章炳麟思想的核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章炳麟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0-07-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依据表格中儒、道、佛文化要义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道家文化主要强调人定胜天理念B.三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相上下
C.儒家文化引导人们实现自我价值D.佛家文化的主张不利于社会和谐
2020-07-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艺复兴不单纯是文学艺术的复兴和辉煌,宗教改革也不仅是宗教仪式的简化和革新,启蒙运动更不全是思想的领悟和觉醒,它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更为巨大,且表现出了非常接近的一致性。这里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     )
A.批判君主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体系B.彰显了人文意识和冲击了神权束缚
C.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提出设想D.都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 . 人们对15世纪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神学理论,倡导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020-06-04更新 | 318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理科)
6 . 下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则用来研究古代哪—课题价值更大(        
A.民族文化B.经济状况C.妇女地位D.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哪些还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1)“仁”的学说;(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有教无类”;(4)“贵贱有序”
A.(1)(2)(3)B.(2)(3)(4)C.(1)(2)(4)D.(1)(2)(3)(4)
2019-11-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4世纪时,一些学者对教会进行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的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材料表明
A.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双重特色
B.人文主义者勇于挑战教皇的权威
C.人文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学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宗教观
9 .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同一时期日本和朝鲜也分别出现了“和魂洋才”和“东道西器”的思想。据此可知东亚(        )
A.东西文明开始出现碰撞融合B.儒学价值影响东亚文化圈
C.西学东渐成为近代历史潮流D.文化本土化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在18世纪的法国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复信仰的激进姿态,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作者旨在强调启蒙运动
A.对宗教的批判并不彻底B.理性内涵不断丰富发展
C.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D.核心的价值理念未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