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张出自其著作
A.《道德经》B.《论语》C.《墨子》D.《韩非子》
2020-09-12更新 | 6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
B.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并发明麻沸散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 . “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D.意大利经济地位提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
A.信仰即可得救
B.加强宗教仪式
C.废除神学信仰
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2018-06-13更新 | 310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2016-10-20更新 | 292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