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是什么。由此推断他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的思想来源。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3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它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他们是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材料三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们……把古代的民本思想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的民权思想。孙中山等人主张君主必须废弃,专制政治必须彻底扫除,“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孙中山把四万万人看作民国的主人,他说“主权在民,民国之通义。

——颜建华、郑朝彬《孙中山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有意识地采取提倡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打倒传统的上层文化的战略手法,这几乎是当时新文化人的共识。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4)材料四中的“传统的上层文化”是指什么?新文化人为何要对其“严厉批判”?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