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表3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学、计学、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学、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推翻清朝、结束帝制之前,孙中山对“主权在民”理念阐释都是围绕“建立民国”这一中心展开的。在他看来,只要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人民主权就必能通过自治、公举、宪法之治等一系列政治体制得到落实,这既是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结局的理想期待,也是他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一时期,可视为民权主义奠定基本格局的时期。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及其价值》

材料二   在护法运动的前一年,孙中山提出了以“直接民权”作为建设民国的新“思想”和“新法”。此后,他对“直接民权”的论述越来越多,并最后将“直接民权”作为民权主义的核心思想内容写进了纲领性文件《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之中。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前后变化,并指出引起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看法。
2020-11-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所需时间上,毛泽东最初设想,十五年打下基础,五十年实现现代化。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因难时期,他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变得更加符合实际,认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摘编自陈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

材料二 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发展。他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985年,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编自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2020-08-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后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绅士,是指通过儒学教育和科举考试而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的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权阶层。当绅士拜会官员时,无须像平民一样行下跪礼;平民百胜面见绅士时则必须称其为“老爷”。绅士犯罪,官府不可上刑。如果罪行很重必须惩治,首先要革去其绅士身份再行处置。绅士还可以根据品级免除自身或家人的徭役,并且对他们求功名还给予例银或其他津贴。绅士在享有特权的同时也承担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等事务。还负责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诸如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

——摘编自张仲礼《中国绅士》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官、绅、民基本利益和权力结构中,无论对于乡民还是对于官府而言,地方秩序的稳定和利益调节,通常都倚重于绅士阶层。晚清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和体制变迁,由于绅士逐渐被推向了基层社会权力的中心,出现“权绅”、“劣绅”,形成了绅、民利益及其关系的冲突和恶化,构成晚清“民变”大潮持续涌动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晚清绅士的来源和出身已呈多元化趋向,出现了绅与商交互渗透的“绅商”阶层,以及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化趋势,绅士阶层逐渐分化,对近代中国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王先明《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绅士的主要特权和职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绅士阶层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0-03-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