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     
A.受益于医学知识普及和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2023-03-16更新 | 212次组卷 | 3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历程(基础过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2022-12-15更新 | 134次组卷 | 45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1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     
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B.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D.印刷术促进了社会转型
2022-07-09更新 | 247次组卷 | 15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单元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习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 ( 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这反映我国
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
录取率%4.86.1    28.7     24.65772.3
A.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现了普及的目标
C.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D.践行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2-07-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七单元(B卷提升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道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怎样的思想精髓(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2-06-05更新 | 24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期末检测卷(A卷基础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来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2022-04-22更新 | 198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二单元(A卷基础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2022-04-09更新 | 11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四单元(B卷提升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巩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巩固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
2022-01-13更新 | 83次组卷 | 8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三单元(B卷提升篇)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