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
2 .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材料一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下列表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是
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国开始工业建设
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C.国防科技成就突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空间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宣称数百年来,这个社会的动荡不宁,主要是中西两种根本性质相反的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到民国初元,一部分优秀国民意识到要通过共和制,求得“政治根本问题”的解决。而民国建立后,热爱共和的人们由于在共和制下备受专制之苦,不能不产生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觉悟”。自由政治、国民政治、自治政治必须处于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必须建立在多数国民思想人格变更的基础上。否则,共和、立宪便是作伪的装饰品。

——摘编自许纪霖、陈凯达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陈独秀“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08-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________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_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3)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6 . 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际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1)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________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大规模的________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中国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7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________
8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德先生”和“赛先生”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________、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________、旧宗教
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9 . 科学发展观
(1)中共______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______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021-09-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导学案)
10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20年,李大钊又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________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4)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________。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