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大学教授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讲稿目录:

第一讲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第二讲     鸦片战争中的爱国与卖国

1爱国的要旨

2主战与主和

第三讲     ……

第四讲     论“中体西用”

第五讲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开拓性的人物

2李鸿章也有爱国之心,民族主义之情

第六讲     ……

第七讲     “戊戌”与启蒙

第八讲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第九讲     ……

第十讲     略论演化中的中国近代文化

第十一讲     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第十二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讲稿中的任意一处“……”进行补充或者为任意一讲添加子标 题,并说明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补充或添加的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2021-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大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在古代历史上虽经历波折,几经嬗变,但经久不衰,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儒学的现代复兴,儒家文化必然会在应对现代世界和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以下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目录:



请仔细分析目录内容,围绕着“儒学发展”这一主题,概括出儒学发展的某一方面线索,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不能偏离主题,论述充分,行文流畅严谨,史实与论题紧密结合)
2020-11-02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某学者在19世纪末提出:“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  )
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
C.说明“君政”与“民政”相互依存的道理D.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表达政治改良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某同学在复习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时,为了线索清晰,将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持久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9 . 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019-01-04更新 | 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心中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石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018-02-23更新 | 34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