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C.消灭异端学说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021-10-11更新 | 35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毛泽东生平年表(部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活动体现了
时间事件
1924年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
1925年12月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1926年5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B.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诉求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基本形成
D.毛泽东路线在中央领导地位确立
2020-04-24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状况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节俭视为必修美德,《尚书.君陈》曰:“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隋朝王通在《关郎》中也提到“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历代先贤都将能否做到节俭视为个人乃至国家成败的大事。而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而主要从道德伦理、国泰民安方面来阐释节俭,将其作为修身之本、治国之策。

——摘编自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动、物质财富的增加等多种原因,消费呈现新的特点:消费由俭约趋向奢靡;上层社会显示较强的消费导向;不同地区、阶层的消费有明显差异性;社会消费观出现若干显著的变化。万历时期王士性认为消费趋奢有利于就业,“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日不止千金,有司时禁之,固以易俗,但渔者、舟者、戏者、市者、酤者咸失其本业,反不便于此辈也。”鼓励财富“固将有以用之也”,人们拥有财富后要进行消费。奢靡能使天下财富的一部分流向民众,对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益。唐伯虎感慨道:“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抒发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情怀。袁中道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要务,“物欲”是人之常情,追求及时消费和享受生活。

——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期后消费观念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0-04-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次大会
A.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
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
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