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1 . 危机与新生

近代中国,侵略与救亡相伴,中国人经历了百年的探索,终于摆脱危机赢得新生。


(1)完成下列提纲(在空格处填写重要历史事件)
近代中国的危机与新生
(一)1839:天朝的危机
(1)西方:英国率先完成①        ,开启全球殖民时代。
(2)中国:②        彰显御辱决心,却成英国侵略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③        
(二)1919:革命的转折
(1)西方:④        (会议)拒绝中国收回山东的合理要求。
(2)中国:⑤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若要进一步探究提纲(二)中“革命的转折”出现的原因,应选择下列哪三个视角?(选填字母)
A.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E.新文化运动的宣传
2021-09-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具有多元性、历史性特点。某同学研究并梳理出德国的几种历史形象,请完成以下问题。


思想的国度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①是宗教改革的先驱。

1718世纪,启蒙思想在德国传播,代表人物是莱布尼茨和康德。

19世纪中期,②共同起草了③并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问题:完成下列填写
(1)①                        
战争的德国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战争的德国”相关史实的概述。
(3)为研究这一形象,检索到下列5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作出评估说明。

(4)结合所学,简要归纳德国走上战争之路的历史原因。
????

(5)上方问号未填写德国国家形象,请根据该同学搜集的材料内容,概括其所要表达的德国国家形象。
2021-0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梁启超的“科举观"

梁启超(1873年一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日: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科举认识的嬗变。
2021-05-05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侯绍裘是上海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1918-1920年求学于上海南洋公学,1923年秋入党,1927年牺牲于南京。

材料一   这个暑假(1919年),实在是我一个很可纪念的时期,因为我的思想,在这时期内起了一个急激的变化。

暑假以前,我正看饮冰室丛书(梁启超文集)。到了这个署期内,我方才开始看《新青年》,一看之后爱不释手。《新青年》所给予我的影响,最重要者有二端∶一是文学观念;二是对旧道德、旧礼教的见解。看了《新青年》,方才明白了文学的真义。对干白话文五体投地的佩服。至于道德观念方面,以前虽不十分崇拜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伦理,欲赖以改良世道人心,及知看了《新青年》,方知二者不可得兼。罢课中的社会主义的思潮,使我想舍弃学生界的政客式的运动,而从事于社会革命的运动。我那时对于社会主义只有一些很模糊的观念,以为是一种富于破坏精神的、反抗一切特权阶级的革命罢了。至于其他的派别,更其弄不明白,同时还觉得商界中人也不足与有为;惟有劳工阶级在我那时的心目中,是诚恳笃实。可与共事的。干是便想投入工厂,藉以实行宣传社会主义的素愿。

——改编自《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

材料二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当社会的自由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时,我宁可牺牲我一己的自由而为社会的自由着想。

——改编自《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侯绍裘"这个暑假"思想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侯绍裘思想转变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侯绍裘思想的转变?
2021-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近代中国,出于外交活动的需要,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变更几度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巩金瓯》,由清政府于1911年10月4日发布上谕,颁行全国。歌词如下:

巩金瓯[ōu],承天帱[dào],民物欣凫 [fú]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hà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二册,卷一百九十九﹒乐十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第二首正式的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发布于1915年5月。歌词如下: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政府公报》第1095号,1915年5月26日

材料三   近代中国第三首正式的国歌《卿云歌》于1921年7月1日正式发布。(此歌为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应征作品,后经重新谱曲)歌词如下: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众议院汪荣宝送国歌函》,载《教育部编撰处月刊》1913年5月,第1卷第4册


(1)《巩金瓯》发布时,清政府正在进行王朝自救,这一事件是什么?
(2)《中华雄立宇宙间》问世时也引来众多批评和质疑。结合时代背景和歌词内容,分析原因。
(3)从《中华雄立宇宙间》到《卿云歌》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