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04-07更新 | 254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5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4 . 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孙中山将其斥之为“匪”,并希望邀约西方列强共同消灭义和团及推翻满清政府;1924年,孙中山则全面肯定义和团,称赞义和团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彰显了“中国的民气”。这一转变(     
A.缘于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B.意在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C.有利于新三民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2022-12-18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林毓生教授一曾经分析: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借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与价值支援并辩解反传统运动,但是个人应当作目的,不可当作手段;个人的自主独立源于个人本身价值的体认遭到了曲解。这一分析的主旨是(     
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传统的运动B.个体主义在近代中国影响力有限
C.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实现个体主义D.新文化运动重视个体自由和尊严
2022-12-16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6 . 据民国时期《申报》记载:“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敕令一律改用云”。这一记载可说明(     
A.阎锡山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广受社会基层的拥护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白话文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7 . 秦汉思想:思想统一
I秦:法家思想治国
(1)法家治国,严刑峻法(连坐、诛连);
(2)大一统: ①疆域一统、政治制度一统;②经济制度一统(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思想文化的一统(车同文,书同轨)。
II汉初:道家治国 —— 强调_________、轻徭薄赋(以秦末农民起义为背景)。
III西汉武帝: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为核心,吸收多家思想,体现传统文化融合和创新性。
(1)内容:①________,独尊____;最终确立了儒学主体地位(官学化);②________,君权神授,目的是服务专制体制;③大一统,目的是服务集权体制,服务统一多民族国家;④____并施;三纲五常——文化的融合性和儒学的教化作用。
(2)实质:为适应_______体制,从而调整执政思想。
2022-1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3社会定型期—— 秦汉-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8 . 秦汉政治社会定型的表现:
经济:____的确立期
政治:①____确立期;②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期;③____民族形成期和____国家的出现期
思想:思想统一(秦:____;汉初:____;汉武帝:____
2022-1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3社会定型期—— 秦汉-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9 . 诸子百家学说
学派代表人物核心观点评价(影响)
儒家孟子(孟轲)⑴认为______,继承孔子的“仁”,提倡“____”;
⑵在“仁政”学说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____的思想,为新兴的___________提供了理论基础
荀子(荀况)⑴认为人性恶,主张________
⑵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道家庄子(庄周)⑴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
⑵崇尚________,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墨家墨子(墨翟)⑴主张“____”“____”;
⑵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反对任人唯亲
代表_______的利益
法家韩非子⑴主张变法革新;
⑵主张君主要以____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法家思想适应了________的社会趋势,体现了________的政治思想
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2022-12-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2先秦文明:东周列国、春秋战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填空题 | 较易(0.85) |
10 . 百家争鸣
(1)墨:_______________、节用、节葬
(2)儒:①孔:_______________;②孟:仁政、民本;③荀子:礼法并施、仁义
(3)法:韩非:严刑峻法、君主专制
(4)道:辩证法(矛盾是相互转化的;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注: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
2022-1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2先秦文明:东周列国、春秋战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