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体育运动,古代和近代的体育运动及相关思想对当今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首先讲究的就是礼仪。《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体育运动在当时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并不刻意追求超乎自然常态和令别人叹为观止的体格与体能,强调的是自家的切身体会,不需要别人去评判,无论老的少的、强的弱的,都可以身体力行。

——摘编自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材料二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其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摘编自律海涛《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体育思想的时代特色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2022-06-08更新 | 6778次组卷 | 61卷引用:押广东卷第5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大中华-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3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下表为1840年后中国士人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由此可知,当时
作品路易十六的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国主好色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不修政事,国主好色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民不能堪。
A.士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B.国际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C.传统观念影响士人视界D.注重对他国经验的解读
2022-02-27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615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寮步镇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7 . 社会阶层的变动是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三代(夏、商、周)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摘编自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材料二   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状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

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

——捕编自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和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慈善思想转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2016-11-27更新 | 1763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