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秋由姓入人后向人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湧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通“返”)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待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怖景。

——摘编自《普通商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这一选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辽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初期,河北漳南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尝试。讲求实学、会通中西的颜元是这次书院教育改革的主持者,他认为当时“举世无一真德真才”的可怕局面是理学片面追求讲读静坐和书本教育造成的,由此力倡培养经世人才。与当时流行的八股应试教育迥然不同,漳南书院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习礼歌诗、文书计算、科技工艺、体育军事、农商钱谷等实用知识,教学方法则侧重正面教育和奖赏激励,同时强调“习行”和“习动”求凡事要亲身实践,付诸行动,健全体魄。民国时期蔡元培曾指出尽管漳南书院的制度已经过时,但对尚未解决的很多教育问题仍有深刻启示。

——摘编自李伟波的《颜元对书院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漳南书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漳南书院改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