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汉化政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接受汉人士族文化之上。即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以此来巩固北魏的统治,并进而并吞南朝。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材料二 孝文帝的政治是以汉文化作为首要标志。这种变革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于拓跋鲜卑民族而言,无论怎样贬之也不过分。两极的矛盾评价就是孝文帝汉制变革的结果。就北魏朝的政治进程而言,孝文帝的汉化努力正是国家、民族危机的开始,也是文化上的一次倒退,它是民族文化的丧失。虽然从以后的事态看,鲜卑文化也有一定的回归,但是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孝文帝汉制变革所吸收的大部分却是汉文化的扬弃物,是对真正汉文化的打击,使得真正的汉文化在百年后才登上政治历史的舞台,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汉化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020-05-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 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欲强国必须强民,欲强民必须强体”、“惟其以尚武之精神”,加强军队将士身体锻炼。1902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遵循“仿洋改制”,“德、智、体”三育并重,主张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体育,将体育普及于全体国民、服务于全体国民,积极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加强女子体育从而实现中国“人种”的改良。

——摘编自《康有为体育思想考析》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陕甘宁边区通过实行三三制、精兵简政、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根据地建设……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制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两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体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性质并说明盛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仿照以上问题,补充设计一个思考题。
3 . 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移风易俗

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克里斯提尼改革有一项重要举措:“陶片放逐法”

民主威胁者和刑事犯这两类人中,刑事犯会成为主要放逐对象

C

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3,其欧洲部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1/4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出现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

1875年明治政府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的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接着又将旧邮政轮船公司所拥有的24只船送给三菱

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


A.AB.BC.CD.D
2020-05-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为宋代财用之蠹者,第一是冗兵,第二则是冗吏。……以中国以往历史而论,只要国家走上统一的路,以广土众民供养一个中央政府,除非穷奢极欲,绝不至于患贫。

——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2011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积贫积弱”说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5-1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太仆少卿王承哲坐举官失实,责授殿中丞”。建隆三年(962年)下诏:“翰林学士文班常参官曾任幕职、州县者;各举堪为幕职、令录一人。”要求举荐者具有被举荐者需要具备的任职经历,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下诏:“自今中外官所有论荐,并须列所举官爵乡里及履历殿最,件析以闻;不得有隐”,“如经磨勘覆问不同,当罪举主及所言之人。”真宗成平元年(998年)下诏,要求举荐者的资格是熟悉被举荐者的上级官员和监督部门官员。当时一些具备资格的官员,还会因受过某种处分、罪名等而失去举官的资格。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指出:“保任京官犯赃连坐,旧制也,然近岁未有恭行者。”南宋学者黄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荐举之弊,几于市井交易之为。”

——摘编自王国宇《宋代举官责任制对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来的人事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北魏初期,奴隶制并未充分发展,由于疆土迅速拓展,尤其是占领黄河中下游后,统治者也很难全面推行奴隶制度。道武帝拓跋珪重用汉族士大夫,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编入户籍)”的政策。这一政策打散了以血缘纽带结合的氏族部落组织,改以地域划分进行统治,也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拓跋珪还“劝课农桑,量较收入,以为殿最”,鼓励发展农业,按比例征收赋税。他下诏迁徙大批“新民”于代北,给内迁“新民”发给耕牛,计口授田。黄河流域世家大族聚众自守,北魏统治者无力改变现状,遂实行“宗主督护制”。这导致豪强征敛,农民负担日重,国家赋税受到影响。这一状况直到北魏孝文帝时,对农业才有了全面的改革,一定程度解决了上述问题。

——据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道武帝和孝文帝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北魏农业改革体现的历史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把学校看成“一道德、造人才”的重要场所,把其组织编修的《三经新义》作为教材,颁于太学。宋神宗熙宁四年太学开始实行三舍法,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 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又规定诸路州、 府学也实行三舍法,有关制度于太学相同,各州、府学向太学输送生员,直到南宋末年。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推行“三舍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作用。
2020-05-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重庆市高三模拟调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中国古代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一直沿用到清末的“宣统”。革命党人深谙纪年在革新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极力推广纪年的革新。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同时规定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与公元纪年法并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在议决使用阳历的问题时,便是遵从“以崇正朔,而便日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编订历书的四条规定:“一、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二、新旧二历并存;三、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四、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纪年符号易改,然而民众的习俗却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校正”。1913年《大公报》记载了阴历新年与阳历新年的不同景象:“官厅贺喜,街市悬旗,此新新年之气象。千家爆竹,万户桃符,此旧新年之景色也。”有人就调侃此种官民各自过年的状况:“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纪年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初年的纪年变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从此中国就失去了海关主权和关税自主权,实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协定关税”,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低关税。这种低税率对于帝国主义倾销廉价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却严重推残了中国民族工商业,中国人民为收回关税自主权,曾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如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北京学生和工人举行了要求关税自主的示威游行,各地群众纷纷响应,但最终没有结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摆脱协定关税的束缚,振兴经济,决心收回关税主权。负责此事的宋子文在作出一定让步后,争取到了各国同意,最终通过了关税自主政策。这些政策内容是多方面的:将协定关税改为国定关税,中国政府自定税率;实行海陆关税统一;自行降低出口税率;关税税款存入中央银行,中国政府可以自由支配。

——根据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二卷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能够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有利条件。
(2)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历程(节选)

1871年成立文部省,领导教育改革工作,提出“文明开化政策
1872年颁布《学制》,提出普及国民教育,并规定开办农工、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兴办师范学校。
1886年颁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校的设立,必须与它所在地区学龄儿童数量增长相适应;确立两级师范体制,培养专业教师。
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强调德育以儒教为根本,西洋哲学为参考,明确教有目的是造就义勇奉公忠良臣民,以扶翼皇运
1894年通过《徒弟学校规程》《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等法规,从课程设置到资金来源全方位规范实业教育。

——摘编自安秀玲《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教育敕语》颁布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