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与作用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业,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初年“奖励工业”的弊端。对此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08-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六校2013-2014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传统观念,没有专门的外交机关,更不外派常驻使节。1860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希望中国遣使驻外。清政府内部对此意见纷纭,有官员认为这是“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域,令得挟以为质”,外国人很可能借此机会“入朝秉政”。70年代,古巴、秘鲁虐待华工的消息传到国内,总理衙门在派员调查核实后提出“设领保护”。与此同时,购置船炮、派遣留学等洋务事宜和中外交涉事件不断增多,朝廷上下认识到遣使常驻已是不容稍缓了。1875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同意遣使;同年8月,委派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到1880年,清政府先后在英、德、日本、法、美、俄、西班牙、秘鲁等八个国家建立使馆,派遣常驻使节。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虽属草创,但改变了长久以来没有驻外外交机构、彼有使来我无使往的不正常状态。

——摘编自高士华《早期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中国驻外使馆建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驻外使馆建立的影响。
2019-03-0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重庆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7-11-28更新 | 276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永兴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国家的债务已经占到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政府陷入了严重的信贷危机。路易十六认识到,要想改变这种极度困难的局面,必须对下层民众积怨已久,而特权阶层死守不放的赋税征收制度进行改革。他一即位就任命了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尤其是财政总监杜尔阁。杜尔阁是重农学派经济学家,他主张实行经济自由。1774年杜尔阁颁布粮食自由贸易法令,以扩大粮食市场和减少粮食投机。1775年他又下令降低粮食入市税,同年又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道路税,一切等级包括国王均须缴纳。1776年初宣布取消行会组织,废止沉醉酒类专卖制,实行自由买卖。路易十六也曾尽力支持杜尔阁,但终无力顶住顽固派的压力,于1776年杜尔阁免职,各项改革措施也随之取消。

—摘自徐瑞娥《法国大革命前的财政危机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杜尔阁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尔阁财政改革措施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