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2021-02-13更新 | 336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卷
3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孝文帝深受冯太后的熏陶,极其仰慕汉文化,为改变鲜卑民族的落后面貌,认为只有迁都中原,才能与鲜卑旧势力彻底决裂。“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平城地处边塞,自然条件恶劣,农业落后;中原农业发达,需要加强对此地区的控制;各族人民多次起义,为了取得汉族地主的支持,加强统治,孝文帝决意迁都。

——《魏书·任城王云传附澄传(卷十九)》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1-01-2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成书于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农业产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约为79:21。这说明当时中国北方
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中原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5 . 至2020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已经20余年。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的二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①实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 .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1-19更新 | 20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张居正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虽然时代不同,但结局都如此悲惨,主要缘于他们的改革
A.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B.推行了严刑峻法
C.违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禁锢了世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0 . 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口号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 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 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
2021-01-13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