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为维护沙皇专制,保留着村社制度。在村社制度下,土地归沙皇所有,不得自由买卖,农奴被束缚在村社的土地;城乡之间不能形成一种彼此关联的市场关系。1905年革命冲击着沙皇专制制度,斯托雷平(俄国首相,19061911在任)打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先富"的人就会成为沙皇专制新的社会基础。

1906年11月22日,公布了<关于对农民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现行法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斯托雷平广泛实行移民政策,把不满沙皇统治的农民迁往西西伯利亚、远东等边远地区。自1906—1910的五年间,共迁出了250万人。


(1)依据材料,归纳斯托雷平改革的内容并指出改革的目的。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斯托雷平改革。
2021-08-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拓跋部在进入蒙古草原时,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从拓跋力微起,拓跋氏才取得了世袭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自力微起,拓跋部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逐步向封建制国家的道路迈进,在这一过程中道武帝拓跋跬的作用较为突出。拓跋跬继位后着手改制,奠定了北魏的统治基础。拓跋跬在打败后燕后,即吸收慕容燕政权中的汉族士人,通过俘虏仿效后燕政治制度,这就成为拓跋政权制度建设的开始。随着北魏统治区域逐渐扩大,事务逐渐增多,拓跋与汉族的交往日益频繁,原有的职官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拓跋跬“始建曹省,备置百官,封拜五等;外职则刺史、太守、令长已下未有备者,随而置之,”形成了仿晋三省制为主的外朝机构。为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拓跋跬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员有千余人。”拓跋跬“幼遭艰难,备尝险阻,知民之情伪。即定中原,患前代刑纲峻密,乃除其法酷切于民者,约定科令,大崇简易。是时,天下苦兵乱,畏法乐安。”总体而言,道武帝的制度改革并不是很成功,由于皇权的争夺,道武帝成了牺牲品,但他开拓中原的努力,引导拓跋政权与汉族不断磨合,最终为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达志《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与胡汉融合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武帝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道武帝的改革。
3 . 经济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单位:%)


——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020-10-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欲强国必须强民,欲强民必须强体”、“惟其以尚武之精神”,加强军队将士身体锻炼。1902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遵循“仿洋改制”,“德、智、体”三育并重,主张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体育,将体育普及于全体国民、服务于全体国民,积极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加强女子体育从而实现中国“人种”的改良。

——摘编自《康有为体育思想考析》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陕甘宁边区通过实行三三制、精兵简政、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根据地建设……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制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两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体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性质并说明盛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仿照以上问题,补充设计一个思考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率团访苏,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期间。中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至此,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通称“156项工程”。此后,1955年3月,中苏双方又签署了新的协定,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共计16项。1955年通过口头协议又增加2项。前后共确定174项工程。经过反复核查调整后,最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通称为“156项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多次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投入实际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

——摘编自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6项工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6项工程”实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的时罚制度基本上承教了秦 朝的刑罚体制。而秦朝的刑罚制度,不仅方法残酷,体系也比较混乱,肉刑、徒刑常结合使用、刑种之间的轻重等差异不是很严格、固定。经过西汉初期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后,汉代的政治经济在文景之际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汉文帝适应形势的需要,以“仁政"精神为指导,总结了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对刑罚进行改革,废除了肉刑,主要是用徒、智、死三刑取代观、斩左趾、斩右趾等肉刑:确止了恤刑原则,对于犯罪的老、幼、妇孺、病残者,在定罪量刑方面给予照顾;还确定了刑事责任的承担标准,以年龄作为确定刑事责任的标准取代秦朝以身高担责的标准。使沿表了两千多年的肉刑退步成废,刑罚进入了相对文明阶段。

——摘自杨东江《论汉初的刑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文帝改革刑罚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文帝对刑罚制度的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一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一一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析国民政府的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

——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
2020-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考前演练(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唐顺宗于永贞元年正月即位后,他重用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当时,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换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顺宗遂罢宫市。此外,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他们以种种手段迫使人们出钱物求谢才罢。顺宗时,则将其全部罢免。其次,顺宗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左右神策军行军司马,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806年的正月,唐顺宗去世,“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顺宗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1868年6月11日,日本新政府公布了政府组织法,即《政体书》。其中规定“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其中“议政官”分设上下两局,上局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掌管创立政府、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以及“明赏罚、定条约、宣战、议和”等权力;下局由各藩推举的贡士(优秀人才)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租税、驿递的章程、造货币等,实际是上局的咨询机构,而无决定权。行政官辅佐天皇督理一切政务,完备天皇亲政的体制。刑法官掌刑法、监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

——伊文成《明治维新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推行太政官体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日本新政府的太政官体制。
2020-01-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诊”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