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朝廷秘阁藏书29945卷;南朝宋朝廷秘阁藏书15074卷:南朝齐朝廷秘阁藏书18010卷;南朝统治者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

——据[西晋]苟勖《晋中经簿》、[南朝]王俭《宋元徽元年秘阁四部书目录”、[南朝]谢胭等《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等整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后魏(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徒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

——据[北朝]魏收《魏书·孝文帝纪》、[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等整理

材料三   有道士献道书,侍臣请留观之,或有可取。上曰:“彼所献书,非存神固气之道,即炼丹烧药之说,朕焉用此。朕所用者,圣贤之道;所需者,治术。将跻天下生民寿域,岂独一己之长生久视哉。苟一受其献,迂诞怪妄之士必争来矣,故斥之,毋为所惑。”

——摘编自《明太祖宝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朝统治者和北魏统治者竞相下诏征书的背景,并说明孝文帝征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政思想。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议古代征书献书活动。
2023-02-1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对盐业推行了允许公私兼营的宽松政策。安史之乱后,盐铁转运使第五琦认为“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乃奏请肃宗,禁止政府允许以外的其他盐业生产,对盐业采取了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的政策。760年,唐肃宗任命刘宴担任盐铁转运使。刘宴在坚持第五琦的官营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盐政,实行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精简盐政机构;同时在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至大历末年,盐利收入达到六百万缗,“宫闹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材料二   明初盐法甚严,严禁一切私自贩卖行为。这种“一刀切”式的禁盐导致了近场(靠近盐场的地区)贫难军民生路尽绝,不得不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一些盐政官员认为以生存为目的的近场私盐事关民生,应当驰禁。在他们的推动下,明政府颁布了弛禁近场私盐条例,“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但近场私盐弛禁的相关规定粗疏简陋,各方利益群体都以此投机卑利,造成私盐泛滥、管理混乱等众多负面影响。

——摘编自吕小琴《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近场私盐治理。
2023-02-05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开始推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明确了挑选和任免干部必须采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再交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写进了党章。在培训方式上,除建立正规化的党校教育体系外,党中央还注重干部在实践岗位上的锻炼和培养。同时,领导干部终身制也逐步废除,由任期制和集体交接班制取代。1987年十三大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提出了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构想,掀起了干部制度改革的高潮。随着改革的推进,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行政领导岗位,其中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及妇女干部的比例大大增加,他们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易振龙《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意义。
4 .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材料四   北方的强敌(契丹)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其对西北,亦复鞭长莫及,难于驾驭……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三中有关经济方面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
(3)根据材料四,指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的?在评价宋代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观点为什么截然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摘自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二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黄仁宇


据上述材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3-01更新 | 7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建设。这与当时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形势复杂,急需通过民族工作来推动全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关。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时贯彻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把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列入国家大事予以商议和规划。到1952年底,即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起县级卫生基层组织。中央政府先后派出4个卫生工作队和8个防疫大队与医疗队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消灭严重危害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同时设立传染病防治站,大力开展防治工作。这有效地遏制了各种疾病的流行,使得当地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素质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白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汉化措施

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2018-02-08更新 | 499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改革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分析人民币发行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252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