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2 .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 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2019-01-30更新 | 7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38年英国人民请愿书写道,“我们发现人民最基本的期望是能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找到补偿条款。即使不能给全体,但只要能给大部分人,也算是平息人民心中的不满。”英国人民“请愿”的目的是
A.改革英国下院
B.反对暴力革命
C.获得普选权利
D.修改《改革法案》
2018-05-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A.法律上的平等
B.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C.政治上的平等
D.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划归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

——摘编自饶文波《廉洁文化之旅之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意义?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3)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注意:只判断不写理由不给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根据“三三制原则”成立的根据地政权属于
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峙的全国性政权
B.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C.苏联领导下的工农民主联合政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专制权力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人的一种绝对的专断的权力,可以随意夺取另一个人 的生命。这不是一种自然所授予的权力,因为自然在人们彼此之间并未作出这种差别。它 也不是以契约所能让予的权力,因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既没有这种专断的权力,自不能给 予另一个人以这样的权力来支配他的生命。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他在自然状态 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交给它设置在自身上面的统治者,附以明确的或默许的委托,即规定 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事实上,我们越是加以思索,就越会在这里面发现自由国家与君主制国家之间的 不同。在前者之中,一切都是用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后者之中,则公共力量与个别力量二者 是互为倒数的,一个的扩大乃是由于另一个的削弱。归根到底,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 是为了要使他们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Q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反对专制权力的理由。洛克是如何看待政府权力的来源和职责 的?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君主制国家和自由国家的不同,分析说明君主专制的本质。
2016-11-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卷历史试题
8 .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里所说的“内部力量”指的是
A.政治制度B.经济实力
C.科技力量D.文化创新
2016-11-2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
9 . 以下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A.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B.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C.殖民压迫使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
D.君权神授学说与议会矛盾的结果
10 . 《独立宣言》中体现了下列哪些思想
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②主权在民 ③三权分立 ④人民革命权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