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789年后,法国平等派提出建立“平等共和国”的蓝图,工人阶级提出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建立起帝制的拿破仑家族也不敢把“共和国”三个字从宪法中抹去,实行保守政策的梯也尔以及主张重建道德秩序的麦克马洪,也不敢恢复君主制。这表明
A.君主派势力相对较弱B.各派别一致认可共和政体
C.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巴黎公社失败有其必然性
2022-01-2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漫画《向自由献祭》是英国近代漫画家吉尔雷对法国大革命解读的画作之一。(画作下面坐在巴士底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手持的权杖上端悬挂着象征自由的弗吉尼亚小红帽,自由女神对国王说:“从自由神的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据此可知
A.画作充满现实主义气息B.作者讽刺英国政治保守
C.作者带有保守主义倾向D.作者担忧革命者的激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11年的《临时约法》规定了国会包括弹劾权在内的很多职权,然而,约法规定的内阁制不同于其他国家,对内阁制特有的不信任投票权没有具体规定,缺少不信任投票权和相应的解散权。这些规定意在(     
A.落实分权制衡原则B.探索中国特色政治道路
C.限制袁世凯的权力D.推进代议制的自我完善
4 . 在解放东北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有步骥地领导和创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1947年7月开始,通过村选、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和城市人民代表会议等方式,“自下而上”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些举措
A.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B.为全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经验
C.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奠定经济基础
D.是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源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孙中山所倡导的走向民主宪政的三步曲
A.依次称为训政、军政、宪政
B.明确以三权分立为建设目标
C.以人民实施地方自治为基础
D.均以理想化的军政府为前提
2016-11-27更新 | 472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一张纪念邮票,阅读邮票中相关信息,找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女孩手持的法典把《马赛曲》定为国歌
B.邮票纪念《拿破仑法典》问世200周年
C.法典颁布之时奥斯特里茨战役尚未开始
D.从票面信息看得出欧元已进入流通领域

7 .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

——(摘自《论语》)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摘自《荀子·大略》)

材料二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材料三大英图书馆为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开展了主题为“大宪章:法律·自由·遗产”的展览。主办方还从全世界著名的法律文件中选取了陪展品。

——(据2015年3月19日《环球时报》)

(1)据材料一,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由,结合当时政局,指出他依然签署和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大英图书馆为什么以“法律·自由·遗产”作为展览主题来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部分陪展品名录”中空白处应补充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补充的文件说明其人选的理由。
8 .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所谓加强团结者,“必保持中国民族真诚纯一之精神”“革命精神必求其纯一”,“故我同志同胞必须共矢忠诚,在最高统帅领导之下,绝无保留,绝无犹豫”。由此可知,国民党
A.注重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B.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D.努力调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9 .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 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2019-01-30更新 | 7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
10 .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认为法国人民受旧制度折磨最深,因此爆发了大革命
B.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势力的削弱是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C.揭示了旧制度的存在与大革命爆发之间的必然联系
D.认识到封建社会是欧洲最反动的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