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事实上,1952年至1 953年初的几个月间,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就曾先后提出并研究过两种扩大战争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常规战争的方式扩大战争,第二种方案则是投入使用核武器。鉴于冷战初期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削减防务预算的诉求,艾森豪威尔对于使用核武器的态度较之杜鲁门更为积极。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在军方这一态度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直至战争末期也未能就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做出决断。

——摘编自方秀玉、卫艺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战争“一筹莫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
2022-06-09更新 | 5096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4也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材料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深知自己军事实力薄弱,所以在参战之初,如若美国同时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场,与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同时展开大规模会战,那么美国与其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有可能会迅速溃败。而"先欧后亚"政策却能够集中美英苏的兵力共同和德国战斗,以美国当时的兵力基本上可以实施该战略。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先欧后亚"政策的实施而赢得时间,不断地充实兵力资源,逐步发挥其雄厚的战争潜力。同时中国战区的中日战争又可以消耗日本有限的兵力,不会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造成太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菲《二战中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萨达姆选择在1990年8月2日入侵科成特并将其吞并,具有明显的冷战向后冷战转型的时代烙印。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都投向发生剧变或具有剧变潜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方国家应接不暇之际,增强其自身国家实力以求得自保便成为伊拉克的重要选择:一方面,美国出于遏制伊朗革命输出而对伊拉克提供各种间接支持,但对其并不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入侵科成特,萨达姆可以消除许多两伊战争的残留债务,控制科威特的石油与石油生产设施.并恐吓其邻国.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当时与苏东集团的关系友好,与阿拉伯世界整体上保持着合作关系。并以抵抗伊朗的功臣自居,海湾地区的君主国不得不暂且容忍其地区霸权行为。

美国利用苏联从中东的战略收缩、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侵略行径的普遍谴责,获得联合国授权,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 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海湾战争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局势。

——摘编自钮松《海湾战争与欧洲冷战的结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1953年起,苏联逐步与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签订了新的双边关系条约,使它们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权利,还允许它们同西方国家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往来。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
A.仍把东欧视作其势力范围B.积极构建阵营内部平等关系
C.力图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D.在美国攻势下被迫战略收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10月。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较量后,最终阿以双方以平局收场。阿拉伯国家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一些成果,扭转了之前三次中东战争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战后埃及率先开启了与以色列的和谈,签署和平协议,成功收回西奈半岛。而叙利亚并没有收回戈兰高地,叙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时,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纷纷拿起石油武器,宣布对美国等西方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西方1973年石油危机。

--陈光文《中东乱局之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美苏为朝鲜统一进行的谈判陷入僵局……1950624日,朝鲜内战爆发了。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要求立即停火、要求朝鲜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的提案……19537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南、朝鲜之间的分界线大体上仍与战前相同。美国在这场未经宣战的战争中损失了数万人;韩国方面死伤和失踪人数总计超过100万,朝鲜和中国各自的伤亡人数也都达到这个数字……战争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美国自己就耗资150亿美元,但是美国经济本身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美国的军事需要。所以战争又刺激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

——摘编自余起芬《战后局部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2021-05-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