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希特勒的伎俩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德国人民表示,他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而保证德国国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整军备。筹备多年,193222日首次召开的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为达成国际裁军协议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尽付流水。各国(包括部分小国)都寸步不让地坚持本国利益,决心要保证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安全,这击碎了任何达成普遍协议的希望。

193310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退出后马上举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官方结果是,95%的选民支持希特勒的行动,这大大提升了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扩张了陆军和空军,进入了非军事区却毫发无伤,英法不准备和德国兵戎相见。

——摘编自【英】伊思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泰勒【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裁军的努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特勒成功实现法西斯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
2 . 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德国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法国坚持德国应严格遵守《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英国有条件地接受德国的要求。同年12月,会议达成协议,德国应在为一切国家提供安全的体系中享有平等权利。此次裁军大会(     
A.折射出国际体系的脆弱性B.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持久和平
C.维护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D.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024-04-06更新 | 33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一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1924年8月2日德国政府发行明信片,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为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这些言论(       
A.正确揭示了一战的实质B.促使民众对一战起因进行反思
C.推动了二战的加速到来D.意在否认挑起世界战争的责任
2024-03-24更新 | 413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39年8月,苏联与英法长达5个月的政治军事谈判破裂,而德国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苏联在和英法谈判中谋求不到的东西,从德国方面得到了保证。这一结果(     
A.表明苏德两国的利益完全一致B.延缓了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形成
C.反映了意识形态决定外交关系D.说明苏联与英法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
2024-01-05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东德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但他再次强调这只是一次防御措施。正如在一次私人会谈中他告诉东德领导人,东德“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     
A.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B.东德意图占领西柏林的领地
C.苏联与东德之间关系平等D.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
6 . 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A.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B.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
C.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D.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均势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名称国家特点

五大国均势

(1815-1854年)

英、普、俄、奥、法

五大国相互承认,并长期维持财富、军事、国际影响力和海外殖民地的现状。

不稳定的三极均势(1870-1907年)

英、法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

1890年之前,以德国为中心,形成了德奥同盟、奥塞同盟和德意奥三国同盟;1890年后,德国放弃联合俄奥并孤立法国的政策,导致德俄关系恶化,法俄关系走近。

二极集团均势(1907-1914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

1904年英法和解,1907年英俄协定,三国协约形成。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已经发展为对抗的二极集团均势。

1815-1914年欧洲三次不同的均势
A.国家利益博弈推动国际政治妥协B.英国坚持“孤立主义”政策
C.国际协议保障欧洲局势长期稳定D.德国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漫画(见下图)。此漫画意在(     

   

A.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
C.批判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代表主张根据1916年海军拨款法案扩建海军实力,以达到美英海军力量均等的目的。英国代表则提出美国减少3艘战列舰,使英美比例为33:20,在驱逐舰上是13:6,美国海军力量只能是英国的60%,英国应保持其海军力量相当于美国和法国之和。这表明当时(     
A.美英两国军备竞赛升级B.英美综合实力趋于平衡
C.《非战公约》遭到了破坏D.美英角逐海上霸主地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12月,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后欧洲的难民问题。到50年代中期,美国出于反对苏联的需要转而支持联合国难民署,这使它收到更多国家的资金捐赠。5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争霸范围的扩大和第三世界反帝反难斗争的高涨,苏联和不少亚非国家也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60年代,联合国大会授权它在世界各地设立公署机关,从而使它拥有较大自主权,工作范围进入到因为南北差异造成的新的难民问题领域。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内部及地区性战争频发,亚非拉甚至欧洲地区都出现了难民潮。联合国难民署始终是解决世界难民问题的中坚力量。

然而,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国的自愿捐助,伴随国际危机的日益增多,其经费短缺现象愈发严重,此外,来自捐赠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也使它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大国的御用工具,要么丧失在国际难民救援工作中的应有地位。

——摘编自何慧《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联合国难民署成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社会为解决联合国难民署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