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2012年,一座位于山东沂水县天上王城景区内的春秋纪王崮古墓重见天日,已出土的文物接近百件。其中可能随葬的器物有
A.青花瓷B.棉纱布C.青铜器D.兵马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0年5月,在河南三门峡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个天鹅青铜壶,内装6斤2000年前的酒,这佐证了《汉书.食货志》中有关酿酒的记载。这说明
A.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B.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
C.文献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D.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
3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研究中,考古发现往往能够印证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存在,下列考古发现尚不能确切印证某一历史阶段的是
A.陶寺遗址——龙山文化B.二里头遗址——夏朝
C.甲骨文——商朝D.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
5 .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描述夏朝进入“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与此文献描述相吻合的考古发现是
A.临潼姜寨遗址B.二里头遗存C.殷墟考古发现D.秦陵兵马俑
7 .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其在变法失败后所著的《戊戌政变记》成为史学工作者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史料。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相关材料的比对发现《戊戌政变记》存在一些不实之处。之前备受质疑的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则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主要情节被认为是可靠的。这表明
A.《戊戌政变记》不是第一手史料
B.袁世凯比梁启超更具史学规范意识
C.当事人的记录不可用于史学研究
D.史料的客观性受作者身份的影响
8 . 如图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西周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B.西周推行井田制
C.西周建立了贵族等级制度D.周人擅长于农耕
9 .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历来颇有争议。以下为与此相关的部分历史记载,这说明
记述出处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脱脱等《宋史》
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日:“好做,好做!”……是夕,大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文莹《续湘山野录》
上闻其言,即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战地,大声谓晋王日:“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A.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出发点
B.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证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析
C.历史诠释需要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历史学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2021-04-21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