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元明清时期推行了“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对文书档案进行有效检查、审计,发现其中问题,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官吏施以惩处。下面是不同学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这说明(     
邱永明、朱莲华等“照刷文卷”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要方式,属于“事后监督”。
杨小红、邓君等“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是中国档案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古代档案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余华青“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龚延明、陈茂同等“磨勘”是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重要方式,与官员的选拔、考核和升迁等问题密切相关。
方宝璋“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是中国古代财政财务审计的重要方式。
A.文书档案记录官员真实表现B.年代久远历史真相难以探寻
C.学者主观看法影响历史发展D.史学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2023-11-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2 . 辨析史料价值
(1)第一手史料:价值较高,高于第二手史料,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____证据。
(2)官修史书:正史,较为可信;但____强,存在美化统治者的可能性。
(3)私修史书:较官修史书可信度低,但仍有一定____;其价值要参考修撰年份,以及作者的____、学术水平等。
(4)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有____价值;但存在虚构和夸大的可能,需要加以____
(5)回忆录:当事人是历史的____者,所以价值较高;但因年代久远、当事人记忆不清、具有____色彩等,未必完全真实客观。
2023-08-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2年高考历史第6辑-速记高考最易失分的13个高频易错点
3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中,马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历史中的马”,提取上图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1-1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株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史论结合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史实历史解释
A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C欧洲的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A.AB.BC.CD.D
2022-12-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疑古派”,他们对仅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历史提出质疑,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然而,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加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学者对“疑古”之说提出挑战。如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确切。郭沫若则明确阐明了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中国上古还需要大规模做地下发掘的主张。另外,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在西汉墓的出土,对疑古派无疑产生致命打击。这说明(     
A.时间久远,文献语焉不详,“疑古派”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是完全正确的
B.史料缺乏,史家各执一词,已经不可能弄清楚“东周以上有无信史”这一问题
C.文献资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所证明的历史,已推前到夏商之际
D.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7 . 王安石变法后近800年间,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多持否定态度。直到20世纪前半叶,学界逐步肯定了王安石变法,梁启超盛赞王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这反映了(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历史都是思想史”
C.“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022-12-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摘编自《中国科举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状元籍贯数据统计问题的认识。
2022-12-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多用“酒池肉林”来形容商纣王的奢靡。《史记·殷本纪》记载:“大最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保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但在汉代之前的所有史书中,从未出现过商纣王搞“酒池肉林”的记载。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就为商纣王叫屈:“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东汉王充就曾经在《论衡·语增》中质疑过“酒池肉林”的真实性。民国时期的大学者顾颉刚先生统计,在《尚书》中纣王的罪名仅6条,到了西汉时期就变成了55条了。

不过殷商时期“酒池肉林”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尚书》虽然没有提到“酒池肉林”,但是提到了殷人嗜酒的问题。《尚书》有多篇记录了周人批评殷人嗜酒,周公还为此发出了禁酒令(《尚书·酒诰》)。

有学者从民俗学角度对“酒池肉林”提出了其他解释:“酒池”是上古时期人们群聚饮酒、以水调节酒浓度习俗的反映。纣王的“酒池”就是兑酒的水池。“肉林”是上古时期裸体祭神习俗的反映。许多国家都曾经存在裸体祭神的习俗,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云南红河某地区还有裸祭习俗。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收藏的春秋青铜屋,内有裸体乐师奏乐歌舞。有学者认为这是裸体祭祀仪式,按照这种解释,这个铜屋就是最真实的“肉林”。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辨析“酒池肉林”的真实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东晋习凿齿所撰的《汉晋春秋》记录,蜀汉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出祁山时“司马宣王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亮破之”,而在唐代房玄龄所著《晋书》中,对这段史实却没有记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记述随时间久远而扭曲B.史学研究应该参照多种史料
C.一手史料更有学术研究价值D.文字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