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建筑规划思想上体现出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李蓓蓓《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园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三 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


①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从剖面看,庭院南北向距离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0:3,这样低矮平缓的比例便于夏季风的进入,能在湿热的夏季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分。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②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

——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40年代以前和20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学说知识,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以秦长城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0-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憋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短短十几年间,观光旅游者已超过六百万人次。
材料二 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3)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
2016-11-18更新 | 7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百色祈福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3 .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1950199520002008
法定经假日天数
节假日
元旦1111
春节3333
劳动节1111
国庆节2233
星期日1111
星期六——111
清明节——————1
端午节——————1
中秋节——————1

图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6-11-27更新 | 2623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截止2017年,已有19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这说明( )
A.多边国际机制有利于世界遗产的保护B.世界各国认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
C.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各国达成共识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文化保护工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城位置受自然条件、民族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图1、图2,指出导致长城位置发生变化的时代因素。
(2)根据图2、图3,说明汉长城位置变化趋势的意义。
(3)根据图2、图3、图4,指出明长城位置的变化,根据图4及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指出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视角看待长城位置的变迁?
6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

概况

隋朝

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

唐高宗时期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

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

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八股文定型。

清朝

光绪年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   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作答:①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关联。请你简述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②请你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长城!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清朝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即努尔哈赤)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指出长城从战国到明朝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
2022-05-14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早期是在塞纳河北岸建起的具有政治权威象征的卢浮防御城堡;十四世纪,查理五世将防御城堡改造为豪华宫殿,使其正式成为皇家珍玩和档案的收藏之所;此后历时三百余年,经过近十位君主不断扩建,最终形成一座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

大革命爆发后,卢浮宫在历史的潮涌中进一步蜕变。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将王室收藏汇聚到卢浮宫并使之成为国家收藏的呼声越来越高。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战争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政府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吴艳丽《“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侧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寿终正寝,宫内文物始终遭到窃贼觊觎,大量珍品通过宫内人员盗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

——摘编自郑欣森《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卢浮宫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
2022-06-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8年,俄国使臣从中国带回茶叶献给沙皇,开启了莫斯科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历史,来自中国的砖茶也在17世纪积累起了虎大的消费群体。由于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中俄茶叶贸易。这条商路从中国的福建武夷山一路转运至当时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再由俄商转运,最远至圣彼得堡。“万里茶道”上主要运输和交易的商品是茶叶,但中国南方的粮食、布匹,北方的皮毛、药材,俄罗斯和欧洲的工业品同样在茶道上川流不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控制江浙贛地区后,晋商前往武夷山茶区的茶路受阻,晋商遂将目光转向两湖茶区,俄罗斯市场之武夷茶渐为两湖茶代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商获得深入中国内地采买茶叶等商品的权利。1863年,俄商直接进入汉口设立蒸汽动カ的新式砖茶厂一一顺丰砖茶厂,将现代工业技术引入中国制茶业。随着清政府不断让权给俄国商人以及俄国政府对在俄华商的重税逼迫,晋商在与俄商的竞争中逐渐失势,传统“万里茶道”日益衰落。至20世纪20年代,中蒙间最大的茶叶贸易商号大盛魁黯然关张,宣告了这条跨越了今天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无法挽回的没落。

——摘编自宋奕《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万里茶道”申遗》等

材料二 (1)能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2)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逆变化的影响变得易于损坏;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历史事件、生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摘自《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1)申报文化线路遗产,必须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六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材料二中任意一项标准阐述“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万里茶道”的申遗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居q丛谈》

材料二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就开始走下坡路。

材料三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在自身继承、发展和生存上,昆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昆曲后来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
2020-10-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