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宴伙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体现了当时
A.礼乐致和的政治观念B.周王朝内部等级分化
C.族群内外的和谐统一D.周天子对功臣的嘉奖
2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1824次组卷 | 9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任选材料中的三则史事,提炼主题并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它们与主题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唐科举以诗歌作为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时事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进士科考试诗赋,以声律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于文字形式方面。唐朝此举
A.以提升儒生的文学素养为目标B.旨在激发诗人创作热情
C.为各阶层士人人仕开辟了途径D.有利于文德政治的构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东汉以来形成的地方大姓名士势力仍然存在,尽管曹操用人不拘一格,而所用之人仍以大姓名士为多。延康元年二月,曹丕继承魏王、丞相位,制定九品官人法,设置郡中正品第郡人,吏部据其品第加以任用,中正由本郡推举现任朝官的郡人充当。这样,在野的名士月旦变作官府品第,“核之乡间”变成访之中正。

根据九品中正制度的规定,当中正的一定是现任朝廷的大官,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也就是把东汉时地方大姓控制的乡论转由朝廷控制,从而使原来与政府不无矛盾的大姓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他们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但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以自己的名义下令举行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

唐太宗时宰相中只有许敬宗一人为隋秀才,房玄龄、侯君集等二人为隋进士,其余二十六人皆不从科举出身。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以及在高宗末年即已为相的裴炎、郭正一、魏玄同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三   唐朝前期,衡量进士策文好坏的标准,主要不是看文章的内容,而是看文章的词华,进士科选材多注重考生的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特别是诗赋一项,一度成为进士科的重要标准。以至于张九龄曾上疏道:“以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宝年间,虽然进士科整体上依旧以文学取士,但李林甫为相期间,文学之士政治.上受到排斥,官吏的选拔上更加注重有实际能力的吏干人才。即便是安史之乱后,唐政府进士科的考核标准,也并非仅侧重实际才干,始终在诗赋取材和实干取材(文章策文)之间徘徊,反复变更。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九品中正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进士科录取标准的变化
6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诗是唐代重要的科场应试文体之一,与赋并列杂文试。在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文中,应试者常援经入诗以表现出深厚的经学功底。材料折射出唐代
A.科举进士科多以诗赋选拔人才B.实行兼收并蓄的开明文化政策
C.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重要地位D.儒学复兴推动民间尊儒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 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 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诗歌本是吟咏情性的文学体裁。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主要反映,试诗制度
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造成现实主义诗歌流行D.导致了诗歌创作功利化
10 . 缪风林在《中国通史要略》中写道:“宗周之诗,日雅曰颂,东周则有王风,而无雅颂。”据此分析,这是因为
A.宗法制度崩溃B.分封制度瓦解
C.雅颂部分缺失D.周王室的衰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