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武帝崩后,昭帝继位时年幼,整个朝廷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真空。然而外戚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主要辅政大臣的身份填补了这一漏洞,“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在昭帝朝13年中权倾朝野,所谓朝臣,大都是他的党羽。这实质上反映了
A.开始出现外戚专权B.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
C.汉代专制皇权加强D.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
2022-04-06更新 | 89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三分相权B.废除宰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内阁
3 . 秦朝修建成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河”,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神化皇权,万世一统B.皇位世袭,传世万代
C.借助神权,助力王权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022-03-20更新 | 373次组卷 | 5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元代开始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了地方政治实力
C.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D.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历史学者认为:总观周初立国分封大势,镐与曲阜为-椭圆之两极,洛邑与宋则是两个支点,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由南北两面向东张开,如两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由此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疆域B.拱卫王畿安全C.笼络先代贵族D.传播礼乐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初年,朝廷曾诏令王国、郡设立太上皇(刘邦父亲)庙、高祖庙,与中央皇室共尊同祭。但西汉后期,汉元帝下诏废除郡国庙,且皇帝宗庙只设立在京师,由当朝天子亲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权政治的发展与稳固B.宗法观念的日益淡化
C.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D.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
7 . 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世袭制
8 . “国:从口(人口)从一(疆界)从戈(守卫城池)”,意为划定疆界,驻军守土。西周时期大量的“国”的诞生是由于
A.延续内外服制度B.实行了分封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制D.推行世卿世禄制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摘自《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像夏朝一样,商朝的统治者依靠一大批政治盟友的力量并借助庞大的城镇网络治理国家。这些城镇的统治者承认商朝国王的权威,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商王制定政策或者扩展商王在王国内的影响。这可用于说明,在商朝
A.国王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中央已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C.王权借助神权治理国家政务D.内外服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