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27 道试题
1 . 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     
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史料出处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C.全国市场初步形成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记载,阿拉伯帝国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重视医学,爱好天文学,他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鼓励人们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举措(     
A.为近代欧洲文化复兴奠定一定基础B.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
C.深受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D.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工业革命后列强的野心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它们疯狂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以及掠夺劳动力。中国和东南亚都在西方殖民者锁定的范围内,其大力开发东南亚的农、矿资源致使东南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891890年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宣告非洲奴隶贸易终止。此外,蒸汽轮船的运行,使华工移民东南亚的通道更为便利,大量华工移民东南亚,掀起了华工移民新高潮。

——摘编自陈雪晶《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南亚华人主动维护、继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还与当地文化长久接触,逐渐形成了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和合文化、儒商文化、乡亲文化等。经过长期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众多的团结互助的社群,具体包括:社会团体、传统工会、会馆、乡亲会等,华人的各种活动以社群形式进行,并积极推广自身文化。合团性也使得海外华人的氏族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持续的血统结构,也容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与安居乐业的移民群体。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管理者带来“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亚华人社群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活动,唤起民族自豪感,与故乡扩大交流。改革开放后,华人社群开展寻根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摘编自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亚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后,隋炀帝征发民夫开凿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作用显著。此后,唐、宋、元均重视漕运,在整治河道的同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明清时期,中央设置京畿都漕运司,以漕运使主之;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掌管本地漕事。淮安是大运河上重要的漕运枢纽,明清鼎盛时期与苏、扬、杭齐名,为大运河“四大名都”之一。为确保漕运畅通无阻,清朝设置漕运总督驻扎淮安城,赋予了相应的国家管理职能。大量的码头、水陆联络线建成,并逐步延伸到古城的街巷内部,形成了大量棋盘格式的街道布局。同时由于人员往来频繁,漕船到达淮安古城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城内外店肆酒楼鳞次栉比,市不以夜息。淮安逐步融合衍生出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淮扬菜为核心的饮食文化、以淮剧、淮海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传承至今。

——摘编自章耀《京杭运河对淮安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据统计,自1895年至1913年,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业企业就达157家;民族资本在1895年至1927年间则设立2517家,资本达58923万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口大幅度增加,到抗战前夕已达330万人;天津人口从189550多万人,到1925年即增加到100万人以上;汉口1888年城市人口约为18万人,到20世纪30年代也上升到百万人口的规模。沿江的重要开埠口岸城市汉口到20世纪初也开始规划、实施马路工程,市内规划的几条重要马路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1906年初,天津首先开通电车,两年后,上海有轨电车也正式运营。此后,机械化的公共交通开始逐渐向其他城市传播,近代中国进而向电车、公共汽车发展为特征的新式公共交通时代。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淮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
6 . 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5.45亿
175019.213.11.67.28亿
185022.78.15.111.71亿
190024.97.49.016.08亿
①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②人口变化受到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
③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④奴隶贸易客观上促进了美洲人口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受到信徒的崇拜,以其为表现主题的装饰品大受欢迎;5世纪,基督教把他改造为可与耶稣混同的“救世主”;6世纪,以基督教编年史的传统方式来记述他的生平,将包括他在内的古希腊诸神都重塑为“凡人”形象。这一过程折射出(     
A.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强化B.拜占庭文化具有开放性
C.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力衰微D.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7年,蔡和森在文章中写道:“近来西欧文化东来,与吾旧有文化,每干格难容。而倡新文化者,弃旧书不读”;他认为应该“多读新书,而旧书亦必有研究。中国文化及一切制度,不必尽然,而西欧文化制度,用之于我,不必尽是”。据此可知,蔡和森意在(     
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B.弘扬传统文化重要价值
C.追求文化的通俗性和国民性D.倡导理性看待中外文化
9 . 有学者在谈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时,指出中国绝大部分作物不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依靠大农场,而是由小农来生产,如果小农对市场的连接不顺畅,那么他们的市场参与就是有限的,不仅会缺乏商业导向,而且还会对商业环境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小农面临不同的市场机遇是非常谨慎的。据此可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     
A.依靠国际贸易建立稳定的粮食供给B.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国内国际消费市场
C.政府进行政策规范服务和正确引导D.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代,范宽的画作《溪山行旅图》中的雨点皴和刮铁皴(“皴”指的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完美地表现了黄土高原“土石不分”的自然现象;韩若拙画鸟,自嘴至尾皆有名称,并规定羽毛数目;李嵩《花蓝图》中的各色鲜花花瓣的花蕊、细芯清晰可见,连花篮竹篾的各种织纹都一丝不苟。这体现出宋代(     
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得到显现B.艺术摆脱了传统风格束缚
C.文人对意境和笔墨情趣的追求D.理学思想影响了绘画创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