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17更新 | 1208次组卷 | 23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
2021-12-07更新 | 435次组卷 | 57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到“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据材料,以下对秦朝历史理解最恰当的是
A.秦朝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动荡
B.秦朝的统一顺应了民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革
C.秦的统一和秦统一文字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4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兴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统一战争时,把赵国的大治铁家卓氏和山东的治铁家程郑均迁到巴蜀临邛之地,并将许多高商大贸、私营工业主迁徙到秦国中心统治地区,如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这些做法
A.体现了对工商业管理的加强B.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C.意在彻底摧毁六国经济势力D.促进了治铁业的均衡发展
6 .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B.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D.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
7 . 看图释史文景时期,地方封国势力不断增强,逐渐戍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威胁因素,汉武帝继位后,采取“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1)看一看推恩令实行前后,诸侯王封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想一想相比景帝削藩,“推恩令”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曰:“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其擅专威福。

——摘自黄佐《南雍志》

材料三   清高宗(乾隆帝)日:“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身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摘自《十二朝东华录》


(1)唐太宗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明太祖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清高宗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4)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设置宰相的态度有无本质的区别?试说明其理由。
2021-07-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