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2018-04-12更新 | 644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中国则在此后的雍正帝时设立了军机处,将君主专制推向顶峰。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
A.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B.两国的君主素质不同
C.两国的经济基础不同D.两国的传统习俗不同
3 . 据记载,北宋规定,在皇帝登基前就要学习《孝经》,登基后,皇帝不仅常听侍从官员讲授《孝经》,还常与辅臣讨论《孝经》,甚至也亲自书写《孝经》,作《孝经》诗,挂《孝经图》,还将御书《孝经》刑刻于石碑,时时警醒自己。这一现象
A.体现了程朱学说思想内涵B.开启了以孝治天下的模式
C.改变了儒家传统伦理结构D.体现了儒学政治化的特点
4 .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父系家长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经过一番改革,国力强盛。一方面,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较前代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地方豪强势力以强凌弱、武断乡曲的现象十分常见,郡国吏治日趋腐败怠惰。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王宇星、卜宪群《西汉刺史制度是一大创举》等

材料二:元朝时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等法规。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设立刺史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监察体制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6 . 看图释史文景时期,地方封国势力不断增强,逐渐戍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威胁因素,汉武帝继位后,采取“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1)看一看推恩令实行前后,诸侯王封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想一想相比景帝削藩,“推恩令”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2021-04-01更新 | 191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赛文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 ( )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西周时期,一些贵族大臣可以对周王“谏议”,平民也可以对朝政发表意见或评论,平民的意向影响周王的决策。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等级制度开始瓦解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
C.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D.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也就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做法的影响下,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从其发展表现、作用影响或综合评价中找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然后对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