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职官》一书中有这样的总结,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而在新旧《唐书》中记载的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A.维护了儒学主导地位B.消除了阶层流动限制
C.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D.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
2023-10-26更新 | 663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全成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自西周青铜器,但直到清朝灭亡,历朝都没有将“中国”作为国名。在清代官修史料汇编《清实录》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占比达90%。这表明清朝(       
A.多民族中国观的意识加强B.民族间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D.以法律方式推行民族平等
3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宋朝参知政事   ④明朝内阁大学士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4 . 清朝前期,在东北、蒙古高原和新疆都实行了军府制,但不同地区内容并不相同根据西藏和西南政治、历史、民族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驻藏大臣和改士归流来加强对两地的统治。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B.促成了各地的协调发展
C.扭转了边疆混乱局面D.尊重了当地的社会现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先秦时期,农事活动的周期催生了一年四季的“四时”观念,国家根据“四时”观念指导、安排农事活动,甚至政治行为也要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做出让步,接受四时节律的制约,“以时序政”“依时行政”。由此可知,“四时”观念(     
A.限制了先秦君主的集权统治B.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塑造
C.起源于顺应自然的哲学传统D.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6 . “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此观点认为行省制(     

A.成为农民起义频发的根源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克服了唐宋地方治理之弊D.不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稳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也就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做法的影响下,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从其发展表现、作用影响或综合评价中找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然后对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唐世宰相,名称尤为不正”,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参知政事,“其名非一,皆宰相也”,这样往往是“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之责”。该学者意在说明,唐代宰相的演变(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行政的高效B.有效促进了唐中央行政的合理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D.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772次组卷 | 29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