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柳宗元说“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中的“六合”是什么意思?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其中的“二千年”指的是哪一段二千年?
(2)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柳宗元关于秦朝成败得失的基本观点。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柳宗元和王夫之就郡县制的评说有什么共同点?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秦朝建立郡县制的历史背景。
2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摘编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二   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进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损政制道五也。

——摘编自《晋书》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庞大的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和各种利益不同的集团、人群,不但没有向西欧那样分裂成众多小国而是不断走向统一,科举考试制度的凝聚作用不可忽视。

——摘编自杨光《科举考试拯救了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初官僚存在的问题并概括汉代对举荐人赏罚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度存在的弊端。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变化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元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如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明史》卷72《职官》

材料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的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英国内阁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内阁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
6 . 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        从1765 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
2015-08-21更新 | 4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云南景洪第四中学高三下期考前冲刺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明以来,中央政府在西南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长官(土知府、宣慰司使),对当地进行世袭统治。由于土司地处偏僻,相对独立,中央的政令、法律显得鞭长莫及。清朝雍正继位后,鉴于长期以来西南地区土司“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草菅人命,罪恶多端”,谕令西南各省总督、巡抚“悉心筹划”,“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至雍正九年,在改土归流地区,设置府、州、县,由中央任命的知府、知州、知县代替世袭的土司;同时设立相应的军事机构镇、协、营、汛,派兵驻扎。随后还进行社会改革,取消种种落后陋习,改善交通,输入内地先进的经济文化,西南边疆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改土归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改土归流”的意义。
2022-04-07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8 .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种特殊形式的朝代,是在结束分裂局面以后,建立统一而有力量的政府,这个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全国,并且在边疆也没有抗衡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可以放手实行新的办法而不必有所顾忌。因为实行的办法过于离开现实,就会引起政治上的难题,而成为亡国的原因。这种特殊形式朝代的成因,统治者对于新环境的心理反应恐怕比其他的原因都重要。这种在纷乱后获得统一的成功,的确使人特别兴奋。这种过于兴奋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到一个新的朝代的正常制度。

——-摘编自劳干《中国历史的周期及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描述“特殊形式的朝代”中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全面充分,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10 . 据学者研究,西汉初期就同姓诸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表所示。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分封的同姓王
同姓王类型特征
反叛型《汉书·诸侯王表》见有谋反字样的有15人。这些同姓王反叛中央的原因多种多样
辅卫型其中有些是绝少建树却坐享爵禄的政治庸人,更多的是在各自的封国内络尽职守,为汉藩辅。
不法型骄奢途制、荒淫刑法是这类同姓王的显著特征

A.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B.背离了设置时的初衷
C.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威D.不可都视为割据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