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20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人……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亡其年世,以遗生民气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材料三:有位史学家说“随着九品中正制弊端不断暴露,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政治,可以说利国利民。”而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观点 依据材料二,指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2)指出李斯与颜元两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的两种说法是否矛盾?根据材料并结合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和明清科举制的衰落史实,综合叙述该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影响。
2016-1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已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何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2016-11-27更新 | 93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人物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

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