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
2018-12-21更新 | 138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人“家”的观念十分浓厚,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对中国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②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③古代分封制的遗风
④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 希腊的强邦(斯巴达和雅典)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仅仅是个称霸的盟主,并没有用武力去吞并邻邦,希腊世界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而绝大部分希腊城邦在政治上都不同程度的具有民主色彩。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趋势却是一统天下,中央集权,最终建立君主专制的大帝国。

这其中的原因如何?请你尝试分析。

4 .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对行省制度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王朝在完成对一些“化外之地”的征服后,必然会想办法使国家观念深入边缘地区,使“蛮夷”直接受到国家统治。这可用来说明秦王朝
A.有效地控制了边疆
B.刑罚严酷的必要性
C.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D.“文字狱”的残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伸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018-05-10更新 | 967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2019届高三年级人教版必修一1-2单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2018-05-10更新 | 905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
9 .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2018-06-01更新 | 574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