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3 . 据统计,唐代科举平均录取人数尽在20人次左右。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虽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如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士族门阀,共有宰相102人。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4 .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 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A.隋朝创立科举制
B.唐朝设立节度使
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6 . 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       
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
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
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7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周朝政治的特点是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B.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D.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
2014-09-28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温州八校高三上期返校联考历史试卷
8 .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
A.西周B.秦朝C.西汉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秦始皇统一南岭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郡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世袭
②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③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④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10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门下省的职能是:
A.决策B.审议C.执行D.监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