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枢机制杜绝决策失误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2021-1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17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封是指封驳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3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央决策机制不断完善B.中央集权加强
C.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3 . 据清末《成都通览》统计:成都城内有各姓祠堂81所,如张家祠(西顺城)刘家祠(东大街)朱家祠(科甲巷)……这反映出当时成都
A.宗教迷信活动猖獗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已经是繁华大都市D.专制主义王权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导致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原因是(  )
A.军机大臣的失职B.实行大一统
C.宦官专权的出现D.宰相制度的废除
5 . 据学者统计,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导致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原因是
A.宰相制度的废除B.蒙古军队的南下
C.宦官专权的出现D.军机大臣的失职
6 . 据翦伯赞统计:在《春秋》一书中,言“侵”者六十余次,言“伐”者二百一十二次,言“围”者四十次,言“师”者三次,言“战”者二十三次,这说明春秋时期
A.战争十分频繁B.中原军事力量强大
C.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020-02-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这反映出商朝

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
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D.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8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2016-07-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广州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这一现象说明
A.精英教育不断强化
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
C.考试人数逐年下降
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019-05-04更新 | 307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