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中国”多为“中央之国”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周边则居住着“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边缘。“中国”与“四裔”共同组成了王朝。清顺治、康熙两朝将自己定位为入主中国,他们是赶走“闯贼”,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雍正帝则对在传统大一统观下如何构建满洲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将清统治者“入主中国”的理念向“我本中国”的理念转变推进了一大步。综观雍正皇帝对于满洲与中国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华夷一家”“我本中国”;二是“清朝即中国”;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统“华”。

——摘编自武沐、杨博皓《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前期统治者对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完善与总结还体现在“恩威并用”思想上。以《四库全书》为统计蓝本,着重统计了“恩威并用”以及与其相似的概念在《四库全书》中出现的次数。其中“恩威并用”共出现88次,约有一半的记载来源于清代文献;“剿抚并用”出现44次,清代文献有40次:“剿抚并施”出现14次,清代文献出现12次;“剿抚兼施”出现39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剿抚并行”14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与“恩威并用”这一概念相似的一些提法大多数出自清代文献。

——摘自崔明德、陈铭浩《清前期民族关系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两朝在“中国观”认识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恩威并用”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12-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明朝1402-1627年间任职的内阁成员特征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明朝的阁臣
概况总人数均值
是否进士出身123占比95.9%
从进士及第至首次入阁的间隔11824.80年
从首次入阁至首次出任首辅的间隔565.93年
在阁年数1236.2年

A.人数众多导致机构臃肿B.成为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C.职务的任免都较为随意D.需要具备长期的为官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南宋理宋宝祐四年(1256年)中榜的601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名进士的出身身统计情况,其中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84人,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4177人,该数据可以说明(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4 .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地方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二   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行省设置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囊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

——摘编自《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建系统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有哪些特点?
2020-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学者对先秦和两汉时期溢号的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两汉时期
时代获得谥号的君主(位)获得恶溢的君主(位)获得谥号的臣子(位)获得恶谥的臣子(位)
先秦23430缺少资料缺少资料
两汉231582

A.官员品质操守下降B.君主权威得到加强
C.监察制度有所完善D.地方基层治理恶化
6 . 地方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建系统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前提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与以前王朝地方治理的不同点以及形成不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如图是对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该数据可以说明科举制
A.消灭了当时的特权阶级B.消除了魏晋南北朝的门第观念
C.拓宽了官吏的人才来源D.基本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
2019-11-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南宋理宗宝祜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彻底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结果做了详细统计,见下表(单位:人)。表中数据反映出唐代唐代士、庶登科对比表(部分)
科目出身
618
649

650
683

684
709

710
732

733
755

756
779

780
805

806
826

827
846

847
873

874
906
合计
进士士族31434322337457213112870589
庶族25211971115211849132
A.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科考成为官员入仕的主渠道
C.士族依然存在政治影响力
D.科举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10 . 地方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建系统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前提条件及利弊。
(2)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与以前王朝地方治理的不同点以及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说明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中,你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