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西周、秦、汉、元)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2019-11-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汉文帝时,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分析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三   (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武帝纪》


(1)材料一中淳于越主张采用怎样的制度?文中的“丞相”又有何见解?
(2)材料二中贾谊指出了当时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针对材料二所述问题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主要意义。
2019-10-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

——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讨论的历史背景。
2019-01-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

—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材料一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

——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讨论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
2017-10-2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并分析其演变趋势。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 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
2014-09-26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陕西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后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2013-10-23更新 | 6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乾隆时,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
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2017-08-10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