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3 . 《尚书·君奭》曰:“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这一认识(     
A.体现了宗法制度的影响B.为周代商寻求合理解释
C.标志着儒家思想的形成D.被历代的统治者所继承
2023-02-02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逸周书·作雒》中有周公因“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一变化表明(     
A.郡县管理职能发生了变更B.君主专制理念的有效落实
C.郡县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D.地方治理体系的因时制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1次组卷 | 11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有文章评价某朝制度:在兼顾大一统和因俗而治方面做得较为成功,既没有因为强调统一,实行一元化管理而引发地方反抗,也没有由于因俗而治、照顾地方情况而导致分裂。该制度是(     
A.秦朝的郡县制度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C.清朝的改土归流D.汉朝的刺史监察制度
8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就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周王的举措(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直接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促使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9 . 宋代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宋孝宗时,“静江府李浩朝辞进对,上谕监事曰:相度以闻,官吏贪虐、庸懦、不任职,奏来。”由此可知,“陛辞”制度的设置旨在(     
A.安抚离京官员的情绪B.防止地方官擅用权力
C.改善地方的政治风气D.对地方进行有效管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022-11-12更新 | 231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