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宋代,中书舍人、给事中认为朝廷敕命有不妥之处,即退还或执之不下,以防患于未然。政令下达及执行过程中,则有台谏监督论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早纠正。宋代的这一制度设计(     
A.保证了监察的公正性B.使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C.避免了朝廷政令失误D.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为君主用以限制相权而次第出现的,至南北朝演变成联合的宰相机构。三省的长官,只要事实上为君主所倚重,都可以算是宰相。但是南朝之政多出于中书,北朝之政多出于门下。三省分工不够明确。隋代建立后,文常首先确立了内史(中书)省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分权制度。至唐初,三省六部的中央架构最终得以理顺定型。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忽必烈继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担任,但事实上并不到任。元世祖时,不时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街,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在灭南宋过程中,行省在江南逐渐地方化。为了镇压反抗,尽快安定局势,行省必须集中权力,并保持设置的相对稳定。行省设置逐渐固定以后,元廷对行省官制统一进行改革,规定以后行省官员不再以中书省宰相之名系衔,而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某某行省右丞”之类,以区别于都省(即“中书省”)官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省制形成的历程及体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中书省相比,元代中书省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的演变反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2-08-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江革

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举孝廉为郎

朱儁

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D.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
2022-08-12更新 | 90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会典》将军机处称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开始仅有板屋几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有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这些情况(     
A.彰显了清政府的简朴作风B.反映了军机处的临时性质
C.体现了皇权对中枢的管控D.源于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物品题即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学者总结为: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2022-05-26更新 | 12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尚书,康诰》中记载周公认为“殷罚有伦”:《荀子.正名》中荀子有“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之言。由此可知
A.周朝行的是礼乐制度
B.商法影响了周之刑法
C.周朝完全承袭了商法
D.商周王权与神权结合
8 . 据《周礼》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以此类推,不能越级使用。1996年在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郑国(西周末年分封的侯国)祭祀遗址中,出土了九件螭纹铜鼎和八件窃曲纹铜簋。九鼎八簋在诸侯国出土,可用于说明
A.诸侯国手工业发达B.分封制已土崩瓦解
C.周王室的逐渐衰微D.青铜器得到了普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表

时期特色
先秦时期.“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虑之矣,藿(豆类作物的叶子)食者尚何预焉?”
汉初《淮南子》认为“口好味,接而说(悦)之,不知利害",是属于“嗜欲”,“重于滋味'是一种“邪气”
魏晋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到了唐代,稻米又取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麦类在唐后期又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稻、麦、粟这样的主食结构。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5更新 | 37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了“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军功大臣因功而侯,因侯而相,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汉初政权
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
C.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