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上古时代,“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本是对房屋、居室的统称,并无贵贱之分。但到了秦汉以后,只有帝后的居所才称为“宫”。这说明
A.秦朝确立了皇权的特殊地位B.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不断变化
C.权力集中影响特定词语的分化D.秦汉时期官僚体制不断完善
2 . 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这一变化表明了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C.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D.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2021-06-07更新 | 79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有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秦统一后,姓氏不再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有自己的姓氏,且姓与氏之间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这一变化表明
A.姓氏制度影响力消失B.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C.姓氏制度逐渐地瓦解D.国家统一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
4 . 阳陵虎符是现存唯一的秦代合符,其铭文“脊两侧刻4行24字,左右刻文同”,即左、右符均完整出现了“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的字样。到了西汉,虎符更多采用左右符各存半字的做法,以供合符。这一变化,反映了虎符
A.重视合符勘验,确保君主集权
B.借助政治信物,分割宰相军权
C.提拔地方官员,强化中朝职责
D.召集文武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依据中正对士人的进行评价。中正提供的“状”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简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D.传统伦理道德依然稳固
2022-01-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六典》指出“三公,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但存其名位耳。”材料意在说明隋唐时期
A.三公九卿制名存实亡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C.三省六部制正式形成D.决策大权实现了有效的转移
7 . 汉武帝制定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州内之郡县。此后,刺史职权范围日益扩大,逐渐享有本州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有了固定治所及正式官署。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松弛B.监察制度逐步遭到破坏
C.地方治理模式发生变化D.机构设置存在重叠现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021-11-09更新 | 36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

——据《中国审判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在西周的国家观念中,“王土”实行分封,任其自我管理;“王臣”分隶于各级贵族,同于奴仆或衣奴。而秦始皇“并-海内,以为郡县”,制度上保障了上下一体的有效管理,并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从而使农民获得了人格独立。这种变化反应了
A.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B.制度革新推动社会进步
C.秦朝制度为后世沿用D.重农抑商改变经济结构
2021-11-03更新 | 3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