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1-22高一上·山东威海·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材料五: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中央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材料四中的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秦朝和元朝的两大地方行政制度及各自的意义。
(5)根据材料五,指出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2-03-01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册综合能力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2 . 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
2019-12-09更新 | 641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材料三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下列是古代人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几种看法。

观点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观点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观点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观点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4)你认为秦朝的灭亡与郡县制实行有关系吗?如何认识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18-09-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宋代二十四路示意图

图2 元代行省示意图
对比图1、图2,提取元代行政区划变化的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