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78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学者顾全芳认为:“应当看到北宋轻武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结束了我国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使中国大江南北基本上保持了和平与统一,在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再也不能出现和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无论对当时的人民或是社会生产的发展,都极为有益。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 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 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 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近年来,新现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 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一个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2-24更新 | 79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宋代历史,则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演进序列中特有的重要意义。

严复早就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陈寅恪先生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钱锺书曾经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一都得数到宋代。”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反映了近现代学者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对此(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高三9月名校联考历史试卷
6 . 下表反映了古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春秋

随着铁农具普遍使用,交通发达,城市的繁荣,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于是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

秦汉

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各民族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局面发展了。

清朝

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奠定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选取角度,自拟论题,结合表格中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行相关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评述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 ”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评论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8-01-29更新 | 599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备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