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图1、图2、图3分别是秦朝、西汉、唐朝疆域分布图,体现了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以“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2-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统治,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法则:汉人统治者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重来进行统治,而非汉民族统治者则是将其统治下的地域分成多元来进行统治。

唐代的多重型天下体制模式元代的多元型天下体制模式


——摘编自【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学者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朝或多或少地容纳了有限性民主,从而才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最大动力。中国历史上的治世与盛世,与这种有限性民主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存在有限性民主而美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也不能因为中国古代是地道的君主制度而否定中国古代政治领域中存在着有限性民主成分。

——摘自付开镜《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有限性民主探论》


提取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模式——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模式的双重变奏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一是“修其政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因俗而治”的政策,二是“变其俗,革其礼”的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虽然两种治理模式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至于王朝统治者采用何种治理方式,这不仅关系到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与政权的长治久安休戚相关,均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边疆政策的史实,以“模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过秦论中篇》

材料二   (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摘编自《瞭望新闻周刊》


阅读并提取材料的主旨,并结合秦汉至宋元时期的主要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旨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如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日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综合分析如图信息,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趋势的角度拟定一个主题,并任选一个时期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藩镇分布区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唐代藩镇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唐代藩镇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州(郡)
唐后期、五代州、府
宋、金府、州、军、监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依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我们要研究中国制度史,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的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二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认为每一制度常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二是研究制度,必须明白在此制度之背后实有一套思想与一套理论之存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如何认识钱穆关于中国制度史研究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1-10-11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