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个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4)综合上述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
2 . 宋初为削弱宰相的权力,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行的“二府”机制
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③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④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10高一上·湖北黄冈·期末
名校
3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废丞相,设三司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2019-09-06更新 | 366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各级官学普遍衰落,开馆授徒的私学也十分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士族的各种家学却全面繁盛,由此造成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远远少于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这说明当时
A.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
B.选官强调门第与教育发展相适应
C.儒学的发展受到挑战
D.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被关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下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
B.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
C.君权逐渐加强
D.相权逐渐加强
6 . 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利于走向民主
C.违背了历史潮流
D.加强了地方监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皇帝独尊
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皇权至高无上
2019-08-21更新 | 297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赛文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9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8次组卷 | 6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赛文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10 .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父系家长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