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它起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康熙年间职掌范围扩及新疆北部和西藏地区,其六司分掌“爵禄、朝贡、官制、兵刑、赋税、贸易、宗教等政务”。该机构是
A.宣政院B.六部C.理藩院D.军机处
2021-11-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悲伤)二叔(指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

——《孟子·告子》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高扬《说说原装的封建》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则史料分析周天子如何强化对天下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奏本制度,规定只准用题本和密折。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又废除题本,统一使用奏折,规定:“内外各衙门一切题本,本属繁复……均著改题为奏。”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
A.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B.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
C.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4 . 秦汉以来,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基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在强化皇权专制的过程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同时,皇权专制政体所实行的是“人治”,政府机构因人而设、因事而立,也因人而废、因事而除,机构本身往往缺乏法律上的地位,它的功能可以随意予夺。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往往利用身边亲近信任的人,以内侍、贵戚来监督权重大臣,这是以皇帝为核心控制权力的一贯做法。由君主私臣演变为正式的政务官,由对君主的生活照顾演变为执章部分国政,由内廷供奉待诏演变为执掌机密,正是循着这样的规律发展的。在皇权专制下存在着“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威强、四方”等各种政治势力,其间关系复杂、纵横捭阖,历代皇帝似乎都非常善于利用和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形成以君主为核心,以宫(朝廷)省(地方)制度为依托,以伦常纲纪、等级区别为要挟的,驯服于皇权的文武官僚集团。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以来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两者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殷人的祖神与天神没有血缘关系,人的祈求只能通过祖灵向上帝转达,而周人则把祖先崇拜与天帝崇拜相结合,周人可以直接祭天,把周王说成天之元子,即天子,并形成了一套既嫡且长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A.祖先崇拜有所削弱B.宗教思想决定权力运转
C.政治的伦理性增强D.君权神授观念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实行“朝聘制度”。“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朝”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聘”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C.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1-10-07更新 | 85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7 . “纯粹从宗法的观点去看周代的国体,我们可以说封建制度是将家族政治化后的一种政治组织,所谓天子,即是支配同族群体的族长而已!“这说明
A.宗法制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和纽带,二者相辅而行
C.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D.宗法制兼备政治统治和血缘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
8 . 秦始皇任命大将军冯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等等。可见,冯劫
A.职能略近后世礼部尚书B.还掌有监察和纠劾之权
C.代表三公九卿辅佐皇帝D.执掌政府行政中枢大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目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贵族卿大夫对“礼”进行改造,“威仪”和“礼”逐渐分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他们并不看重“礼”的威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礼”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贵族群体的内部分化
C.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D.礼制政治效用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