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1 . 秦兵马俑是军队的缩影,体现整体、宏大、力量的美,显示出多种人物形象,发型、冠饰、战袍、铠甲等无不刻画得细致入微,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享受。这主要在于秦朝
A.商品经济发达B.实施了严刑峻法
C.雕塑技术高超D.强化了中央集权
2 . 嘉庆十四年,一份奏折将军机处抬写(注:抬写指的是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书写),这种谦恭通常只严格用于皇帝及其祖先,故受到了皇帝的斥责。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军机处
A.地位有所提高B.独立性不断增强
C.严重威胁皇权D.与皇帝关系紧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日:“不经风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材料说明了
A.三省之间权力相互制衡B.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三省制下皇权受到制约D.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保障君主在选官问题上的最终决定权以及官位的开放性,避免因官僚变相世袭、自我生成而危及集权统治,这一治理目标的达成,最终是经由
A.军功爵制度的推广B.中外朝制度的创设
C.察举制的成功实践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6 . “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精英循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冲突和动荡是由于经营循环路线不畅所引起的,因而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中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社会才能稳定;而要保证这一点,只有通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精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不断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摘编自郑从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精英循环理论”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
A.宗法关系开始成为西周基本的政治关系
B.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宗法制和分封制受儒家治国思想的影响
D.周的政治制度体现出政权和族权的结合
9 .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
A.仍设置“三公”官职,且无所不统
B.“三公”与“三省”职责权力相同
C.“三公”职权变化反映皇权的加强
D.级别越高的职官,往往越没有实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历朝历代最高执政集团都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关于元代监察机构设置描述正确的是
A.把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B.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的情况
C.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D.设置提点刑狱司为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