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刑法逐步臻于完善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D.血缘与政治联系紧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物。他做了许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曾说:“案中国之政,始于汉武者极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前140-87年),是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适应封建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整理自罗义俊《汉武帝评传》等

材料二   事实上,行省在具有地方最高官府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行省官恃宰相名分,兼握财赋、兵甲诸权,是元行省权重的形象写照。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这种政策和规则对行省制的性质及功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视角分别指出中国之政中“始于汉武”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简要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的“二重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廷如何“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在皇帝对阁臣倚赖甚殷的背景下,“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内阁已开始给人以“偃然汉、唐宰辅”的印象。由此可见内阁
A.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B.逐渐掌握行政决策权
C.自此取得法定地位D.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4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据此可知
①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明确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已经出现   ④分封制遭到破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李华在文章中写道:“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        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至高宗光宅元年装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填入下划线处正确的是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都察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古代一官职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都城和周边地区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此官职是
A.刺史B.司隶校尉C.“中朝”D.“中正”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晋书·霍原传》记载:“霍原,字休明,燕国广阳人也……及刘沈为国大中正,元康中,进原(霍原)为二品,司徒不过,沈乃上表理之。诏下司徒参论,中书监张华令陈准奏为上品,诏可。”该记载反映的选官制度创立于
A.西周B.曹魏C.东晋D.南宋
8 . 如图为中国某一朝代的局部疆域图,该朝代是
A.汉B.唐C.宋D.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科举制度的建立是专制政权为广泛吸收下层士人进入官僚队伍,以便实现权力的再分配和再调整。唐代进士科录取名额极为有限,另有一部分人通过门荫、年劳、捐纳、杂色入流等途径进入仕途,这部分人数量大约是进士数量的十倍。据此可知,当时
A.官僚政治的贵族色彩浓厚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世家大族仍垄断官员选拔D.科举选官加强中央集权
2021-09-01更新 | 1388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汉对诸侯王葬制有明确的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汉武帝时期,畏罪自杀的济北王刘宽死后就没有使用玉衣,草草下葬;中山靖王刘胜无不轨的行为,他死后得用金缕玉衣下葬。这说明,当时
A.葬制规定被严格执行B.专制皇权已空前加强
C.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D.地方势力被有效控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