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现有材料来看,周人围绕“中”形成了“以时中万邦”,围绕“四方”方位形成了“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围绕“左右”方位形成了“左祖右社”、“左昭右穆”,围绕“上下”方位形成了“上尊下卑”,围绕“内外”方位形成了“内诸夏外夷狄”等方位观念。这表明,西周时期(     
A.周王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B.方位观念赋予了礼制内涵
C.家国一体观念得到了认同D.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     
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     
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
C.军功、血缘、才舱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
4 . 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A.监督百官执政情况B.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C.与中书省分庭抗礼D.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5 . 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因为这一变化(     
A.开创了新的时代B.说明华夏族开始形成
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表明宗族关系的盛行
6 . 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任职,而且不许在本籍所在州县的邻县任官。还规定凡职责相连或监临检察的官职,亲族内需要回避。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对地方的监察
C.瓦解宗法制度D.防范地方割据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书记载,明朝内阁与皇帝寝宫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而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的寝宫只有50米的距离。这种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皇宫布局更趋合理
C.政府行政效能提高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2022-09-12更新 | 1621次组卷 | 29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022-09-08更新 | 924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中叶,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此类言论在战国中后期的著作中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A.统一国家的愿望B.百家争鸣的局面
C.社会转型的趋势D.休养生息的政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