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2-08-19更新 | 3390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我国自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C.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D.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5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此后,晋国、楚国都组织过类似的会盟。这说明(     
A.宗法制完全崩溃B.会盟能消除战争
C.周王依附齐桓公D.分封制逐渐瓦解
6 . 据祭祀坑与甲骨卜辞中的用牲记载,商朝用于各种仪式的牲畜往往少则数头、数十头,多则二三百头,甚至经常准备着上千头牛。这反映了(       
A.商朝与方国间的战争频繁B.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C.商朝时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商代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
7 .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A.仰韶文化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
2022-08-15更新 | 166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朱唐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上述材料反映两位思想家共同的主张是(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B.郡县制有利于确立贵族世袭特权
C.分封制自秦朝废除后再没实行过D.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可互为补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